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4/03/27]      新闻发布:

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史美君

(2014年3月27日)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为期一年的活动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是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

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因此,党的十八大解决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干什么事、怎么干事以及把事干成什么样等一系列有关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目前国内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求全党同志不仅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而且更要有良好的作风。这是因为:第一,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除发展中的问题外,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困难和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也不会轻而易举、需要有良好作风作保证。第二,作风的核心问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目的是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党只有作风正,才能意志坚、干劲足,才能形象好、威望高,才能凝民心、聚众力。今天,只有党员、干部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带领群众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的精神,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执政是任何一个政党的实践追求目标。一个政党能否取得执政地位,一个执政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取决于其执政基础是否坚实和雄厚。正所谓“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最重要的就是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内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形式,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载体。从最早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总是根据某一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几年,我们党通整党运动,“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专题性党内教育活动,这些专题活动,特别是从“三讲”开始的系列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党的先进性这一主线,从理想信念上,增强了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从实践上提高了执政为民的能力,解决了一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组织上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从作风上解决了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积累了宝贵经验。

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架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根源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开展教育活动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必将有力推动基层组织和党员直面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必将广泛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实现基层组织资源整合,人心更凝聚,决策更科学、能力更提升。一是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对群众关切的问题更好作出回应。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社会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的实践中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官僚化倾向,群众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一些群众变成了弱势群体;一些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侵害,群众不能共同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群众的民主权利被封堵,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被剥夺等等,对此广大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诉求日趋强烈。开展教育活动是顺应群众呼声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及时回归。二是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深化改革提供方法。党的群众路线是方法论,当前,面对国际关系复杂化、社会阶层多极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收入分配差异化、改革进程深水化等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更多的阻碍因素和复杂环境、通过开展活动、就是要找准坚持科学发展和坚持党群众路线的最佳结合点。三是通过开展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拜群众为师,自觉做到: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发展举措向群众请教、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发展成效让群众检验,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亨。这就可以让我们在推动发展中少些决策失误,少走些弯路和错路,就可以让我们不断修正方向、直达目标、真正形成党群共推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公民观念,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群众观,系统地运用在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继承与发展,形成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成果。

1、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包含为了谁、依靠谁、怎么样坚持等一系列相关重大问题的完整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统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讲,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实现的关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牢记和践行的根本点。每个共产党员,无论其职位有多高,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

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还要做到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能否正确处理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关健。这是因为,全党上下都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上级机关也必须要对人民群众负责。因此,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是全党上下一切机关及其负责人的根本所求,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判断全党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一切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中,共产党只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而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因此,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实行科学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谋取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在于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使群众自觉、自愿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任何包办代替的做法,任何命令主义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最丰富、最宝贵的,是党的智慧源泉。所以全党同志,一定要深入群众,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要很好地做到,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这是从群众中来。也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才是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和认识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一个无限循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只有做到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领社会历史不断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广大基层群众对此也充满了期待,群众期盼通过活动的开展能架起一座联系群众的桥梁,打造一个服务群众的堡垒,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建立一套惠及长远的机制等。群众的期盼就是开展活动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具体讲活动的总的要求或者说通过开展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进一步站稳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摆正党同群众关系、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就是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1、树立党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观点等。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是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第二,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第三,要善于化解群众中的不良情绪,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

2、站稳党的群众立场

群众立场是决定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想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立场,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站稳党的群众立场,要做到:第一,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要真情对待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第二,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确保权力为公而使、为民而用。第三,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改进工作方法。

3、摆正党同群众的关系

摆正党同群众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的关键。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已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和提升自己。进一步摆正党同群众的关系,要做到:第一,群众是党的立党之根本,必须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人民群众是党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必须感恩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群众。第三,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必须敬重群众、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

4、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前面已经讲过了。新形势下,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优势,就要做到:第一,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第二,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第三,把充分凝聚和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主张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5、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非常形象、生动、现实、针对性很强,对于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要求既抓住了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理清了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方法,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接好地气,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心连心,才能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

第一,只有经常“照镜子”,才能仰首无愧于党,才能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镜,对照查不足,找差距。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要求,是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戴歪了,还是“党员义务”这条“领带”忘记打了。照一照党章这面“镜子”,便宜一目了然。在思想和作风上,我们也要照照镜子,这镜子就是党章之镜、为民之镜、务实之镜、清廉之镜。要对照这几面镜子,问问自己究竟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而后奋进。现在,有些人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查、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镜子,照不到“真容”;要么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更不许触及痛处;要么是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总看别人不顺眼,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这样照法,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要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往自己身上照,这样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已,警钟长鸣。

第二,只有经常“正衣冠”,才能俯身亲近于民,才能改正谬误,行止有度。“干部好与坏,群众说了算”。领导干部是“乐民之乐、想民之想、忧民之忧”,还是“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个别领导干部常是出门小桥车、进门办公室。与群众隔得远了、自然就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忘记了群众的面容,更谈不上“与民同行”。党员干部要多“正衣冠”,看看自己步伐是否和群众一致,是慢还是快,虚心向群众请教“走路”要领,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与群众并肩行,听取真言,了解真情。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坐豪华轿车;也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更不是像庙里的泥塑那样,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闲置、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项“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上一上党的纪律这一根“发条”。

第三,只有经常“洗洗澡”,才能抵制病毒侵扰,才能心地清净,清正廉洁。房间器具长时间不打扫,就会覆上一层灰尘,人的思想如此,有了“污渍”不清洗,便有可能危及自身,如果长时间不清洗,最终就会“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领导干部要多“洗洗澡”,讲真话、办实事、解民忧、深刻自我剖析、诚恳接受批评,在组织的有力监督下听招呼、守规矩。

只有经常“洗洗澡”,才能心地清净、清正廉洁、这个“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去除一下附着于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不实之“泥”、浮夸之“泥”、教条之“泥”、形式之“泥”、腐败之“泥”,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第四,只有经常“治治病”,才能防微杜渐,医去毒瘤,才能轻装前行。

只有经常“治治病”,才能医去毒瘤。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只求生活舒适安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得了“亨乐病”;有的吃“特权饭”、住“特权房”、走“特权路”,得了“特权病”,有的甚至为一已私利、以权谋私,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已害人、重则误党误国。一定要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

只有经常“治治病”,才能轻装前行。领导干部不应为虚名所累、私利所诱、私欲所扰,而要自觉抵御各种名利诱惑和一切不良因素侵扰,坚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发展民生为已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接地气、拜人民为师,才能深刻领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灯红酒绿、身处其中,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夯实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慎终,知恩、知足、知责、知耻,不弄权、不专权、不越权、不逾矩,守住政治生命线和道德法纪底线,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三、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回顾党领导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可从中总结出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高校党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科学发展。第二,高校党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第三,高校党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体察师生员工诉求,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的问题。第四,高校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相结合,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是以人的内涵发展为起点,进而推进学院各要素的内涵发展,最终实现学校整体的内涵发展。人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支撑,是满足高校新时期改革发展需要,助推高校党的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满足高校群体特性的时代要求。以广大师生构成的高校群体具有自身的群体特征。也就是高校师生的高层次性和思想的多元性。高校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具有很高的学养和修养,对事物有较强的个人主见和研判能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教育背景的国际化、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使师生群体思想更趋开放性、活跃性。大学生是社会上思想活跃的群体。获取信息途径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是社会新思潮的形成者和推动者。以教师和学生组成的高校群众始终处于思想的前沿阵地,具有思想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多变性。这就使高校始终处于一元与多样,现代与传统,外来与本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中。

高校师生的高层次性和思想多元性为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统一广大师生的思想。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遵循教育发展的新思潮,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利益诉求和情感诉求。真正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第二,加强高校党建的客观需求。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促进办学、以党建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破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增强党委对学校事业的领导能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高校党建水平,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政治纪律,将强化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与提升治校和办学水平结合起来,与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承担大学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三,践行大学职能的迫切需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大职能。践行大学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学院的根本使命。高校四大职能共同构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引领、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的职能系统。因此,践行大学职能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大学的根本问题。这既是践行大学职能的科学定位和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根本所在。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大学期待的必然趋势。

2、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引领实现学院内涵发展

以群众路线为引领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与高校内涵式发展相融合、相统一,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内涵式发展的全过程。以师生价值取向、办学治校理念、大学制度建设等方面为着力点,把握发展主题,凝聚发展力量,释放发展活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一,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为民、务实、清廉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为民是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广大师生,一切依靠广大师生”,让师生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之中。要问计于师生、求智于师生、取德于师生。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状态、代表群众的利益。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了解师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处境和学习工作状态。满足师生的利益诉求、情感诉求,消除师生的后顾之忧。让工作不仅成为他们谋生的职业,也成为他们谋心的事业。实现他们精神的充实感、生活的幸福感、个人的自由感。

务实是根本准则。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辱使命。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推诿扯皮、急功近利、不敢接触矛盾等问题,要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转变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不喊口号,不走形式,不务虚功。诚心诚意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要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做广大师生的当家人、贴心人、代言人。

清廉是根本保障。清廉就是廉洁自律,清正严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坚持以优良的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引导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深入开展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群众中间树立良好形象和提高自身威信。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者为先、以学术为魂的理念。大学之“学”包括学生、学者和学术。有大学者才有大学术。有大学者才能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有了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有了学校的未来。因此,以学生为本、以学者为先、以学术为魂是大学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校要形成质量就是实力、质量就是竞争力、质量就是生命力的共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大质量观,在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在资源配置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将最优质资源配置给学生,走出一条“以特色为引领、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求发展、以合作促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以学者为先。作为大学学术职务和学术水平最高的学者。是大学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者,是大学使命的主要执行者。坚持学者优先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学者的“话语权”,充分保障学者的学术权力,理解学者,包容学者,尊重学者,保证学者在事业和生活上具有自我存在感、自我实现感和自我价值感,更好地发挥学者治学育人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学术为魂。要坚持学术至上,不能以行政逻辑、利益逻辑凌驾学术逻辑之上,学术的问题交由学术去解决,充分体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独立、相互支撑。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实现每位教师真正心无旁骛地在做学问。无论职务高低、只论学术有无,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要打破学术与管理的壁垒,用学术的精神、学术的方法、学术的态度作用于管理,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反作用于学术,促进学术发展。

第三,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不断进行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形成协同整合的长效机制。以制定大学章程为抓手,从治校理念、办学目标、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全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着力规范和优化治理结构,依法治校、科学决策、民主办学,增强学校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高职名校建设。

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全面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必须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瞄准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形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合力。要不断突破固有思维定势,不断突破历史惯性藩篱,以克难的勇气、破题的智慧,寻觅新方法,探求新路径。更新制度、创新机制,全面营造蓬勃向上、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改革教育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研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技能型创新人才。二是建立健全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考核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形成以岗位为基础、竞争为核心的人员聘用管理制度,搭建“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建立优化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决策咨询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校外专家学者、优秀校友、集团办学单位、学生及家长的作用,广泛吸纳他们的建议,拓展大学改革发展的实现路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建立合作联动的共进机制。学校要突破“围墙”,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广泛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开展合作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互补共进,有力推动高校的创新发展。五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六是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监督预警机制。

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内涵式发展从不同维度规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前景。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制度推动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发展增强活力,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度融合,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推之有力的发展模式,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职名校的目标,为实现吉林高教强省的目标而阔步前行!

最后,对党员、干部提出两点要求共勉:

一是党员干部要加强十项修炼:既一提、二做、三服、四信。

一提:就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做:就是既要踏踏实实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做人。

三服:就是对上要服从、对下要服务、对内要服众。

服从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政治责任。

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下级服务,这是党员的宗旨。

服众就群众信服。令人信服的不是权力,而是人格影响力。就是要拿出真本事、真业绩、群众才能心服口服

四信:对理想有信仰,对工作有信心,对群众有信赖,做好党和群众的信使。

对群众有信赖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所谓做好信使:就是要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二是练好为人民服务,真抓实干的六种能力

1、明确位置,脚踏实地

实干而不是空谈、实干而不是乱干。

要做到“人在岗上、岗在心上、心思在工作上、工作在务实上”。也就是常说的“在岗、干事、出活”。

第一,是要“明确位置”,就像战场指挥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样,我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友邻部队在哪里?我们做工作就要明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做什么、如何做?”三个问题。决不能做:“情况不明、点子多”,“心中无数、拍脑袋”的领导。

第二要脚踏实地,就是出实在招、做实在功、谋实在事。就是工作有主线、干事有章法、成事有业绩、群众有口碑。就是不空想、不乱想、不忽悠,不提超越时代的口号。

2、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创造性工作

我们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正确”。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不然,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或“花钱折腾人”。要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使在会干事上,把精力放在多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

第一,要听得懂群众的话,讲群众听得懂的话,用群众能接受的方法做事。

第二,认真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吃透上面的,弄清下面的,形成自己的,创造性开展工作。

调查研究要做到四到位:身到位、眼到位、耳到位、嘴到位。

身到位:就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

眼到位:就是眼见为实,见多才能识广。

耳到位: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嘴到位:就是虚心请教,遇事多沟通,弄清来龙去脉。

第三,依法依规依德,依事物本质做事。交换、反复、比较、修改、通过综合辨证形成做事思路。

3、用正确的态度做事,学会减压,放松身心,愉快地做事

态度是能做事、做好事的前提,态度好,在很多时候可以弥补能力不足,做不到位的问题。当今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时期,几乎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在面对生存和工作压力下,能自我调节,学会减压以适应环境。

第一,愉悦的心态、愉快地干事:报怨不应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态度。

第二,从说话和气入手,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微笑是通往成功的护照。“快乐有点像感冒,传染得很快”。“好话暖人心、恶语让人寒”要多讲能凝聚人、激励人、催人奋进的话。

报怨的话不能说,自私的话不能说,耍态度的话不能说,怀疑的话不能说。

4、工作无小事,做事需认真

实现战略目标既需要有干大事的,也需要有干小事的人;干大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每天面对的都是日常工作和一些小事。小事干好了,就成就了大事。小事做得好,做得精,做大事也就水到渠成。反之,做不好小事,就没有资格去做大事,更没有理由让别人或组织把大事交给你。

第一,工作无小事,事事关全局。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群众“上访”、“静坐”、“围堵”等大规模群体冲突,事后分析发现,大部分是由于“小事”处理不好而酿成的。

第二,小问题不放过、小矛盾不拖延。把认真贯穿于做事的全过程。

5、团结合作、善于共事

团结合作共事是一个人的品行。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干,更要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干。既要要自己做出样子,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又要学会合作,寻找最佳距离,让团结合作坚持下去。

第一,不拉山头、不划圈子、不搞宗派。切忌拉帮结伙,要站位不站队。站好自己的位置,不要去抢着挤进哪个队伍中。不要以为,站在某个队伍里就比较安全;不要以为,有人围着你就一定是胜券在握。

第二,正确处理上、下、同级的关系。服从上级、团结同级、服务下级。包容不同意见,听得进不同声音,切忌轻易怀疑和指责别人的动机。

6、敢干事、会干事、不出事,有担当、负责任,不捅娄子、不添乱子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光说不练”。作为领导干部,不说不行,说了不干也不行。人们常说:“光说不干是假把式,光干不说是真把式,又说又干才是好把式”。 “人还是要有点精神”。敢干事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精神,我们提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黄牛型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但在改革时期我们更需要“虽是博兔、亦全其力”的狮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闯劲”。敢想不是心中无数瞎想,敢干不是没有章法的蛮干、私干、傻干。会干事,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遵循科学规律,有成果、有成效地干;是不捅娄子、不添乱子、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地干。也就是:做事思路清、工作路径明、不拖拉、不违规、事半功倍。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敢于担当。首先,“担当”背后是品格、是境界、是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其次,敢于担当要做到:面对矛盾敢于迎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第一,党员干部要“日常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利益面前能让出来,危险关头能豁出来”。

第二,多干好事、少干错事、不干坏事。功成不必在我,不折腾、不懈怠、一代接着一代干。

第三,战胜本领恐慌:支撑我们实干的是学习。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胜任岗位要求,尽快学习、掌握各种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多做事、做好事!

打印此页】【顶部】【关闭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Copyrigh?2014.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易宇科技有限公司


1024分辨率下浏览